化學需氧量(COD)作為衡量水體有機污染的核心指標,其監測設備的選擇直接影響工業廢水處理效率與環保合規性。依托技術進步,cod監測儀已從傳統實驗室檢測發展為智能化、多元化的在線監測體系。本文從檢測原理及應用場景兩個維度系統解析COD監測儀的分類,為行業選型提供科學依據。
?一、基于檢測原理的分類? COD監測的核心是通過氧化劑分解有機物并量化其消耗量。根據氧化方式與檢測手段的不同,主要分為以下五類: ?1. 重鉻酸鉀消解比色法? ?原理?:以硫酸-重鉻酸鉀體系在高溫(175℃)下消解水樣,通過分光光度法測定Cr?+的吸光度變化,計算COD值。 ?2. UV紫外光譜法(UV254)? ?原理?:利用有機物在254nm波長處的紫外吸收特性,通過吸光度與COD值的線性關系實現快速檢測。 ?3. 臭氧氧化法? ?原理?:通過臭氧(O?)的強氧化性分解有機物,檢測氧化后產物的電導率或TOC值推算COD。 ?4. 電化學傳感器法? ?原理?:采用恒電位電解或雙電極體系,通過電流變化反映有機物氧化程度。 ?5. 高溫燃燒法? ?原理?:將水樣高溫燃燒(600-1000℃)生成CO?,通過紅外吸收法測定CO?濃度換算COD。 ? 
二、基于應用場景的分類? ?1. 工業在線式監測儀? ?功能?:24小時連續監測,數據實時上傳至監管平臺,支持與加藥泵、曝氣機等設備聯動。 ?2. 便攜式檢測儀? ?功能?:手提箱設計,內置電池與預制試劑包,適合野外或突發污染事件的快速檢測。 ?3. 實驗室高精度儀器? ?功能?:集成消解儀、分光光度計與自動進樣器,支持多參數(COD、氨氮、總磷)批量檢測。 ?4. 多參數集成監測站? ?功能?:融合COD、pH、溶解氧、濁度等傳感器,用于智慧水務平臺或流域水質監控。 ? ?結語? COD監測儀的分類與技術進步,為不同行業提供了定制化解決方案。企業需結合水質特性(如濃度、干擾物)、監測場景(在線/便攜)及運維成本,選擇適配設備。未來,智能化與微型化將成為COD監測的主流方向,推動水環境治理向高效、精準、可持續邁進。
|